
王志飏
晨山资本 合伙人
以下为演讲精编,阅读愉快。

万物智联时代的三个趋势



刚才雷波老师也提到多种技术的融合,今天为什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节点?因为今天这个节点,我们看到传统CT技术,过去以云计算、互联网为代表的IT技术,以及各行各业当中的OT技术开始走向融合,技术的相互交织和发展能够驱动我们这个行业去做很多创新。例如通信行业原来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行业,现在随着技术发展的需求以及刚才提到的各个新的技术能力的需求,通信行业越来越向其他行业开放。OT行业也是一样,我们可以看到工业自动化、交通和物流等行业,都是从传统的封闭领域开始,结合IT技术和CT技术走向开放,整个创新才有落地的基础。
那么这种开放意味着什么?这就是我们认为的未来网络形态。传统网络大多还是以运营商网络为基础,未来的万物互联的时代,因为连接需求的差异性、应用场景的差异性,一张网络并不能满足所有场景需求;未来的网络参与建设者、参与运营者和最后的使用方未必都是以运营商为主体,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包括未来拥有大量资产、大量运营需求的行业企业也能够参与到网络的建设、投资以及使用当中。
如何赋能他们去做这件事情?狭义地说,今天这些专网的能力并不足以支撑新的应用场景,需要结合边缘计算能力、5G 以及多种不同的连接方式,窄带的网络连接方式和非授权平台连接方式的综合网络解决方案,结合企业的应用场景,提供最贴合他们的一整套解决方案,这是新的网络时代和传统非常不同的地方。
数据驱动的未来
刚才提到的这些底层技术能力是赋能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包括以5G和物联网为代表的连接技术,以云计算和边缘计算为代表的数据处理和认知技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据预知能力的核心技术。
这些技术能够支撑什么样的未来?我们认为支撑的是一个数据驱动的未来。所有这些技术带来数据的爆发,使数据真正从原来相对体积很大但没有什么用的资产,变成一个能够真正发挥生产力的重要资产,成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
数据形成感知、认知和预知的闭环是数字化转型、商业模式转型的核心驱动力。这样的数据驱动在各行各业会以不同的形式落地,其核心就是利用新的连接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把数据转换成为生产力,真正变革他们的行业。这些行业的创新也具有非常大的投资机会和价值创造空间。
原来我们差不多二十年的互联网创新,更多是在消费领域,把今天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服务得非常好,未来我们会将原来的这些技术积累,包括新的技术连接能力、计算能力应用到各行各业当中。工业、金融、城市、物流、能源,这些传统行业的规模都非常巨大。这些行业当中任何一点效率的提升、性能的改善或者商业模式的创新都会带来非常大的价值创造。作为行业当中的很多创新企业,如果能够帮助客户创造这样的价值,相信也能够创造很多自身的价值。
我们认为,不同的行业当中会出现三类不同的创新机会:
第一类是传统意义上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就是企业内部的创新。更多是通过物联网的连接能力、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能力让企业内部的管理真正数据化,所有的决策能够真正以数据分析、数据预测作为基础,不再依赖于某一个专家的经验或者某一个高级管理人员的经验,所有的这些数据洞察能够真正应用到我们的生产过程当中,同时能够提供反馈,帮助我们后续的决策变得更加科学和高效。
第二类在企业和客户之间,我们看到很多企业从原来的交易型商业模式到服务型商业模式转型。我们觉得物联网和5G带来了一个非常大的变革,连接的泛在使得任何个体从原来单点或者一次性的连接变成了一个长连接。未来的新一代企业或者智能化的企业最核心的能力就是具有非常强的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客户、感知产品、感知所有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如何为最终的用户使用。如何在产业链当中发挥价值?这样的长连接带来的巨大变化就使得它们从生态型企业、交易型企业开始向运营型企业转型,真正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从原来一次性的销售变成长时间的服务。
第三类是在更大范围的创新,我们发现一个产业链条原来上下游之间链上单点对单点的业务模式,开始变成多点对多点的网状模式。这样的模式会触发整个产业链的价值重构,使得产业链的效能能够有巨大的提升,创造出新的价值。现在很多垂直行业已经看到这样的趋势,包括纺织行业、精加工行业都有产能的创新。虽然这些创新还很初级,但已经是我们描绘的未来图景的苗头或者蓝图,我们觉得未来很多行业都会智能化,大家通过一个网状结构进行上下游的协作。
智能企业的创新路径
以工业为例,来看各个不同层面的创新应该如何去做: